10月15日,新京报记者(张璐)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,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PM2.5浓度为24.9微克/立方米,比上年下降15.0%。北京发布“十四五”生态报告。 PM2.5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北京PM2.5年均浓度下降近20%。 2024年PM2.5年均浓度为30.5微克/立方米。 2020年进入30+的低集中度水平后,四年内下降了19.7%。 2024年,北京空气质量良好天数预计将达到290天,相当于过去10个月的“好天数”。 “恶劣天数”创历史新低,重度污染天数依然存在个位数。 2024年将比2020年减少两天、八天。北京减少空气污染的成就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“北京奇迹”。 2021年,京冀津PM2.5年均浓度将首次进入“30以上”阶段。到2024年,三地PM2.5年均浓度预计较2013年下降60%以上,同时空气质量有望明显改善。水环境质量也显着改善,“水清、滩绿”增加了城市的流动性。 2024年,密云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为II类。全市Ⅰ~Ⅲ类水质河流长度占87.2%,比2020年增加23.4个百分点、730公里。 对水生敏感的指示物种蜉蝣、石蝇、石蚕等生态环境频繁“出现”在凉水河、亮马河等平坦河流中,表明水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生态环境稳定改善。北京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,2020年至2024年间共记录了7,121种不同物种。北京的雨燕种群数量已超过10,000只。密云坝是丹顶鹤、白枕鹤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栖息地。延庆路鸭湖湿地欢迎沙丘鹤。在关庭水坝可以看到鸽子和红鸭。我们每天看到近20,000只候鸟。而鸨则在通州过冬多年。 2025年前三三个月,全市PM2.5浓度为24.9微克/立方米,比上年下降15.0%,晴天226天,比上年增加18天与上一年相比。国家管理地表水域一三类水域比例超过90%。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不断改善。目前,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展顺利,预计年底将超过国家要求,得出高质量结论。编辑:刘梦洁、校对:王欣